在书声与绿意交织的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师者之范,不独在三尺讲台。有一种“师道”,是将匠心倾注于一砖一瓦,将情怀融汇于一草一木。公共管理处、资产管理处处长斯亚民,便是这样一位以实干为笔、以校园为卷的无声师者。
自2015年踏入这片菁菁校园,九载寒暑,他如同一名笃行的守望者,将“矜矜业业、勤勤恳恳”化为最朴素的座右铭,带领团队,在我们看似寻常的日日夜夜里,擘画着一场静水流深的美丽蜕变。

他是校园蝶变的“执笔者”,于无声处织锦绣。
在斯老师的运筹之下,公共管理处并非一个简单的维护部门,而成了一个承载育人理想的“造梦空间”。他带领团队,不是在进行冰冷的施工,而是在进行一场温暖的“编织”——以项目为梭,以心血为线,编织着校园功能的韧性与景观的诗意。
数年来,他带领团队推动基础设施提质工程,改造电力、道路、公寓、运动场、食堂屋面,新建充电桩、外卖柜、停车位,让校园“血脉”更畅通、“筋骨”更强健。从毕业生公寓的逐年改造,到教学楼、报告厅的智慧升级;从田径场看台的焕然一新,到培训用房的现代化改建——他让每一次施工,都成为一次温暖的“编织”,织出校园功能的韧性,也织出师生学习生活的便捷与温度。
他亦是校园“容颜”的守护者。涵清湖碧波再现,内庭景观优雅如画,主干道绿意盎然,古樟银杏重焕生机。一处处曾经不起眼的角落,在他的匠心点缀下,化为了师生课余流连的“微景观”。他让“四季有景”从愿景走向现实,让校园不仅是求知的殿堂,更是心灵栖居的诗意家园。

他是保障基石的“铸造者”,于细微处见真章。
保障教学科研如常运转,守护数千师生起居日常,事务之繁杂,犹如经纬万端。然而,在斯老师这里,“踏实肯干”是破解一切难题的密钥。他深谙,资产管理的精髓在于“物尽其用”,公共服务的核心在于“润物无声”。
在采购与资产管理中,他秉持“服务+责任”,推动流程电子化、培训常态化,三年来节约资金1146万元,节约率12.60%。他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每一份资源都服务于育人根本。另外,在斯老师眼中,校园的“品质”不仅在于美观,更在于可持续。他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工程,构建水电空调智能管理平台,实施LED节能改造,推广光伏照明与空气能热水系统。2024年,学院从“二星”跃升为浙江省三星级绿色学校,这是对他推动校园绿色转型的最佳褒奖。他让节能不只是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灯光、空调与水流之中,点亮的是校园,照见的是未来。

他是师生冷暖的“知心人”,于服务中见真情
斯老师常说:“后勤即‘厚勤’,厚道而勤勉。”他推动打造“涵品”后勤品牌,开展生活小课堂、教工生活日、寿面暖师心等活动,参与人次超2600,让服务有温度、有故事。他的勤勉,则体现在对一个个具体“痛点”的精准发力。学生反映夏天蚊虫多?2264间宿舍的纱窗便应声装上。教职工期待更多生活便利?洗车驿站、充电桩、特色商铺就从蓝图变为现实。食堂菜品单一?每周菜谱更新和特色小炒窗口随即亮相。在他这里,师生的“急难愁盼”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驱动工作改进最灵敏的“指南针”,指引着他将资源与心力,精准投向那些最能提升师生幸福感的地方。
师者如是,如是师者。何为师?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斯老师以大地为黑板,以校园为课堂,无声地传授着“责任重于泰山”的为事之道,诠释着“精益求精”的工匠之业,解答着“如何以服务成就他人”的人生之惑。
他让我们看到,师者的形象可以如此丰富——那些被岁月磨砺的双手,那些被汗水浸湿的衣背,那些在蓝图与工地间奔波的脚步,与讲台上的谆谆教诲一样,都是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他以寸心守望这一方天地,以笃行诠释着最深厚的担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我们安然于窗明几净,当我们惬意于校园如画,那便是对这位默默耕耘的师者,最崇高的礼赞。
(审核:尤磊 斯亚民 徐婧 收稿日期:2025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