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公布“浙江省第一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实地调研结果,学院顺利通过标准化建设评审,获评浙江省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达标高校。



长期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一个理念”、“两项支撑”、“三支队伍”、“四个融合”协调发展,形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育人工作格局,初步构建了具有财浙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聚焦“一个理念”。学院坚持把“育心与育德相统一”这一理念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学院改革发展规划,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学工例会、辅导员沙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备课会、心理委员寝室长培训会等,从顶层设计、思想研判、队伍建设等方面找准靶向定位、探索有效途径、推动工作实务,努力打造“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强化“两项支撑”。一是落实人员、经费、阵地建设。按要求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积极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二级心理辅导站和公寓心理辅导室等工作场所,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二是落实制度支撑。制定并实施相关制度10项和工作机制6项,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实施路径和工作原则。抓牢“三支队伍”。抓牢教师(专兼职心理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辅助人员(宿舍管理员、安保人员)和学生干部(心理委员、寝室长)三支心理工作队伍建设,分层推进、分类指导,通过组织专家讲座、学术交流研讨会、心理危机案例督导和个案研讨等途径,强化专业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做到“四个融合”。一是融合教学科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2学分32课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近3年依托心理教研室共发表论文8篇,5项成果获省、市级奖励;获省首批课程思政教研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子课题研究资格。二是融合实践活动。充分利用“5·25”、“12·5”、迎新季、毕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近3年心理健康月共开展活动160项。三是融合咨询服务。学院共有8名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执行固定时间值班制度,遇疫情特殊时期,安排专人24小时不间断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注重同专业医疗机构合作,邀请金华市第二医院和金华市人民医院医生到校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和身心健康讲座,畅通学生心理危机和心理障碍转介绿色通道。四是融合危机干预。学院积极构建“预防为主+特别干预+应急响应”的危机防控机制。坚持“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和“问题学生定期排摸”双措并举,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分类关注和精准帮扶,用心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学院将以此次标准化建设为新的契机,立足示范单位建设标准,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持续加大建设力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审核:韦金红 收稿日期:2023年2月22日)